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转世小太监 > 第三十九章 献策

第三十九章 献策(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皇上果然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微臣倒还没有想到这一层。”赵强不失时机的给崇祯戴了一顶高帽。

“说下去,赵爱卿,你接着说,还有什么?”崇祯兴奋的搓着双手说道。

赵强挠挠头说道:“还有,好象也没什么了,哦,对了,还有就是西北几省的剿匪部队,最好能事权统一,如果这个将帅不合,恐怕不利于剿灭闯匪。”赵强指的是西北剿匪经略大臣洪承畴和甘陕总督孙传庭二人内讧的事情,洪承畴名义上是西北五省剿匪部队的统帅,但是甘陕两省的驻军却是由孙传庭直接指挥,二人一直是面和心不和,自从洪承畴的部将尚大勇血洗桐城,杀了孙传庭的侄子孙平以后,二人的矛盾就公开化了,经常相互指责,所属的部队也时有摩擦和争斗。这些事情崇祯和众臣都是心知肚明。

崇祯听了,频频点头,他背着手在书房中央来回踱步,思考着赵强的这些建议,众人都默默的看着崇祯,等着他做最终的决断。崇祯走到书案边上,背对着众人,右手扶着书案,左手指点着说道:“内阁拟旨,第一道旨意:任命洪承畴为东北抗清经略大臣,统领东北三关十八镇的兵马。第二道旨意:任命孙传庭为西北剿匪经略大臣,统领西北、西南六省的兵马,山西总督卢象升的兵马归孙传庭节制。第三道旨意:由兵部负责选调驻守东北的官军十万人,移师山西,交由卢象升统带。”

崇祯转过身来,向众人说道:“这山海关是京师门户,至关重要,必须选一名忠诚可靠,深通谋略,作战勇猛的将领镇守,众卿以为何人可以担此重任呀?”

众大臣听了一起哄笑起来,崇祯也给逗笑了,说道:“起来吧,我们在这里商讨军国大事,你却在走神儿,到底在想什么好事呀?说出来听听。”

赵强起身,躬身说道:“回皇上,众位大人讨论的是军国大事,奴婢是宫里头伺候的,对这些个不懂。奴婢没想别的,就是想着怎么劝说我那婆娘,这个、这个怎么让她搬回京城来居住。”

这话众大臣听了,却没有人笑的出来了,大伙儿是一样的心思:“这个赵强本是足智多谋之能臣,鬼点子最多,可皇上让人家到宫里当奴婢,按规矩,这内宫里的人不能参与朝政,也难怪人家赵强想别的。”

崇祯听了赵强的话,心里也是一悸,看来把赵强调回内宫真是失策,他轻叹一口气说道:“赵强啊,调你回来时朕说的明白,就是要你在朕身边随时给朕出谋划策的吗!内宫太监不得干政这是规矩,但你不同,朕还是拿你当大臣一样的看待,如今正是国家危难之时,朕知道你办法多,朕要你提出治乱的良策,助朕平天下、安万民!”崇祯说完,冲旁边的太监说道:“来呀,给赵强赐坐。”

崇祯的话丝毫也没有打动赵强,他已经对崇祯彻底失望了,现在危难了,想起我来了,等到闯匪剿灭了,你不定怎么整治我呢,他想到这些,赶忙说道:“回皇上,不是奴婢矫情,奴婢进宫多日,对外面的情势不清楚,而且奴婢本来对带兵打仗的事情就不懂,真的是不知该怎么办。”这时候,太监给他搬过一个锦墩让他坐,他闪身让开说道:“谢皇上赐坐,不过奴婢没有在主子面前坐着的规矩,我还是站着吧,反正也习惯了。”

众人不约而同的想到赵强,心道:“这主意是赵强出的,而且现任山海关副将李刚原就是赵强的手下,所以此任非赵强末属!”

崇祯也第一个想到了赵强,但是他随即想到这赵强和李刚本是一体,而且李刚又是袁崇焕的旧部,对自己恐不是那么忠诚,让他俩手握几万精兵终究是不放心。他刚刚缓过一口气来,那猜忌的老毛病就又犯了。崇祯冲兵部尚书杨嗣昌问道:“你那里可有在辽东带过兵,熟悉边关情况和清军战法的合适人选呀?”他这话等于是否定了派赵强去镇守山海关的意见。

崇祯见赵强如此不识抬举,脸色微变,冷笑着说道:“哼!你即不愿坐着,那就跪着吧。”说完他转身大步走回自己的龙椅,边走边说道:“今天,你要是不给朕想出好主意来,那就一直跪在哪儿,要是能想出好主意,朕重重有赏。”说完坐在椅子上看着赵强,众臣也都看着赵强,希望他能赶紧想出好办法来,大伙儿也好早点回家睡觉去。

赵强苦着脸跪倒在地,他本想来个徐庶进曹营,不再给崇祯出什么主意了,可是现在皇上明显着是和自己耗上了,不说还不行。可给皇上出什么主意呢?他的脑瓜子又转悠开了,他当初跟李刚学习兵法的时候,曾经多次听李刚谈及抵抗清兵的谋略问题,以及对国内各派军事力量的情况分析,印象颇深,他仔细回忆着李刚说过的话,渐渐的有了眉目。

那边崇祯已经等的不耐烦了,他站起身来,挨个看着手下的这些大臣,盼着他们中有哪个能挺身而出,拿出好办法来,可他看到谁,谁就赶紧低下头。他心中气恼,正想发作,忽听赵强说道:“启奏皇上,奴婢有——”崇祯见赵强有主意了,心中大喜,立即打断赵强的话说道:“你不要再自称奴婢,在这里你是朕的大臣,不是奴才,你起来说话吧!”

“遵旨。”赵强起身,接着说道:“依微臣的见识,如今朝廷不是兵少,而是配属不当,缺乏训练,以致处处捉襟见肘。就拿这东北边境来说吧,朝廷驻扎在三关十八镇的官军有三十多万,而满清在关外屯兵不过十万,远远少于官军,那为什么这次几万清军就能突破边境要塞,长驱直入,横扫我北方数省呢?就是因为我们这些守军互不统属,各个都画地为牢只管看守自己的地盘儿,没有相互的策应和救援,所以被清军各个击破,屡屡打败。如果朝廷能选一名上将,统领三关十八镇的兵马,根据清军的部署,统一提调各镇防御,那么东北只要有二十万人马就足够了,不仅能抵御清军,还可以寻机北上,攻打满清的老巢。另外,朝廷再委一员良将统数万精兵镇守山海关,扎紧清军南犯京师的门户,向北可以策应关外各镇,向南可以卫戍京师的安全。这么一来——”

“这样一来,朝廷就可以从东北抽调十万兵马赴西北剿匪了。”崇祯兴奋的接过赵强的话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