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 > 第一百零八章 此时生子如天意

第一百零八章 此时生子如天意(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见诸宰相并没有意见,他就又说着:“寡人。取士以德。用士以才,这点是科举原则。明年秋天,先考乡士,至于考县士,编写地基本材料还没有完成,诸卿只要把握这点就是了。”

诸人立刻应是,连世家房玄龄也没有异色,不由使杨宣凝充满了欢喜。

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其实通讯、生产、运输等等技术条件都尚不足以支持帝国运转的情况下,就必须有一个统治全国地核心思想,可以说,在古代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儒家地最大价值就是采取统一地价值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的体系下成为一个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圆,使个人、家庭、宗族、国家、天下都形成了一个类似结构地简化模型,这大大降低了统治地成本。

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中国采取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圆结构,使在工业革命以前、就达到自然疆界极限的巨大帝国的真正原因,而其它国家,都难以长期维持。

文散官系统: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大夫,正二品特进光禄大夫,从二品光禄大夫,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正四品正议大夫、次四品通议大夫、正五品中散大夫,次五品奉政大夫,正六品承德议郎,次六品文林议郎,正七品上宣议郎、次七品下宣议郎,正八品上给事郎、次八品下给事郎、正九品上登仕郎,次九品下登仕郎

“王上,王通官至蜀郡司户书佐,不过正六品,今王上可提拔为五品散官,如何?”

“甚好,就赐正五品中散大夫,赐浅绯金带,俸禄按制为正官之一半。文学网”杨宣凝想了想,就下了决定。

杨唐官员,所得地俸禄包括禄米、土地、俸料三大项第一是禄米,一品八百石,从一品七百石,二品六百石,从二品五百石……从九品为三十石,都是每年供给一次,而散官减半,规定一百斤为一石,至少粮食是用不着买了。

顿了一顿,杨宣凝又说着:“翰林院审查,如文字上并无错误,内阁再通过,可印刷之,初版一万册,发放各郡作为启蒙课程。”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地,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就在隋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中国改朝换代,只是换家天下,但是基本上文明和格局是不变,这就是儒学的作用。

现在所谓的儒家的缺点和问题,是在技术条件不足的情下,维持一个大帝国本身所造成的种种弊病,或者说,是一种必须地代价。

因此,杨宣凝明白这点后,他就决心在科举三步骤中,第一个取乡士,就以儒家学问为重,考的要点是,基本上能够形成统一的思想道德内涵底子。

而取县士地郡试,却在取乡士的基础上,入得郡中朝廷立地郡学,成为生员,而且起码必须学习二年以上,加强系统学习——基础勉、基础赋税、政治原理、基本法律,儒家内容就不考了,这些内容都还需要编写,内容不深,但是要整体上把握军政在国家政治中地地位和运转原理,这样以后的官员才能有基本地概念。

本来历史上,直到北宋,毕升才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地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

明清时,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朝廷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但是铜活字已经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因此,现在杨宣凝直接旨意,说明方法。用铜活字,虽然当时耗费很大,但是这点对国家来说。根本微不足道,分成五种字型。可满足大部分需要,已经完成。

“王上,那其它书籍,是不是给予印刷?”魏征上前问着。

“这事先不要急,等翰林院建文书阁。先把书籍整理归档,再统一印刷,而且,内阁组织的新朝法令,还没有完善,等几年再说。”杨宣凝叹的说:“以后等新法出来,以此为政考主科。”

一国之政在于法,这点古代也知道,基本上。一部法律,前后十年时间完善,已经算了不起了。现在就是延用隋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