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鉴宝狂少 > 第1724章 揭不掉的伤疤

第1724章 揭不掉的伤疤(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对青花瓶通高六十公分出头,直径二十二公分。

器型复杂,形体又大。

有八层纹饰,顺序为缠枝扁菊、蕉叶、飞凤灵芝、缠枝莲、四爪云龙、海涛、缠枝牡丹和覆莲杂宝。

杂宝有银锭、法螺、笏板、双角等吉祥物。

此后凡是层次多,绘制内容相仿佛的元青花瓷器,都被统称为“至正型”,可见此瓶的影响力。

当时查找到七十四件特征相同的青花瓷,认定这对象鼻瓶是瓷都景德镇同时代产品,并称之谓“至正型”青花。

他的这一重大发现,使得元青花瓷器成为公认的事实,并将青花瓷器的鼎盛时期提前了一个朝代。

他发表的《神州十四世纪青花瓷》论著,震惊了全世界。

神州考古界也派出专家考证了这些瓷器,并确认了波普博士的论证,从此神州教科书中将青花瓷的认证提前到了元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颁发金奖给波普以表彰他在此领域的卓越贡献。

青花象耳瓶颈部“至正十一年”的纪年铭,成为衡量许多相同类型瓷器的一标杆尺。

它给考古界用以断代,减少了繁琐和费力说理的考证。

元青花数量不多,有明确纪年的目前来看仅有这一对象耳瓶。

若不是“至正十一年”的明确时间标杆,或许就没有今天研究元青花的学术高度。

所以说,这对儿青花瓶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研究价值,都是弥足珍贵的超级重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瓷器领域颁发的唯一金奖却与瓷器的发明国无缘,这也堪称一个奇迹。

这两只大维德瓶均有伤残且器形歪斜。

也正是因为它的不完美,才显得尤为珍贵,就如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般。

世间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古代工匠,却一直都走在追求十全十美的路上。

而这对儿青花瓷的美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一个不懂瓷器的人,也会被那素胚勾勒出的青花所折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