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启明1158 > 六百二十二 他们再也不怕被卷死了

六百二十二 他们再也不怕被卷死了(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现在不缺军事人才,和金国战斗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军事人才足够他用上好几十年,但是大明国不会只有那么几十年。

建立武学、筹办武举是保持军队专业性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因为军队方面是苏咏霖乾纲独断的范畴,苏咏霖想要怎么搞武学和武举都没有人会反对,所以关于武举和武学的一些列内容都顺利通过,没有任何波澜。

于是建立中央军事院校、从民间和军队里选拔优秀的军校生进入学习、接受有志之士参加武举考试以及武举考试内容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被顺利通过。

苏咏霖调拨专款,由专人负责在中都城东北忠烈祠堂所在地的周围选址建设直属中央的军事院校,专门负责培养军事人才。

把科举考试这一条最普遍的上升通道从原先的一条路拓宽为四条路,大大拓宽了上升渠道的容量,给予底层社会更多的上升途径。

除此之外,苏咏霖还规定了大明帝国也会召开武举考试,并且对应的设立武学。

这一点,王安石变法之后的宋朝其实有很多经验可以采纳。

王安石变法对武举和武学进行了一些改良,的确培养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军事人才,配套的将兵法改革措施让北宋中后期的军事出现了短暂的复振,打的西夏屁滚尿流。

可惜这一变法成果没有能长久维持,在国家整体政策和社会风俗的加持之下,很快宋军还是废拉不堪了。

军事方面的问题通过起来总是比文治方面要轻松得多,苏咏霖想要在军队里做些什么,往往是没有人敢说三道四的。

就算是建立军校培养军事人才,不断拔高军事人才的地位,也没有什么人提出反对意见。

苏咏霖则表示自己要吸取前人的优秀经验,国家不仅要有文学,也要有武学,中央不仅要有国子监,也要有专门的中央军事院校,专门培养军事人才。

很多王朝要么是有武学没有武举,要么是有武举没有武学,军事完全靠着将门传承和偶尔出现的天才人物,没有稳定的传承。

这将极大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这是苏咏霖所不能容忍的。

不说统一之前,就算是未来统一之后,这个大一统的国家也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来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军事力量的衰退对于一个大一统国家而言是致命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