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启明1158 > 八百零八 天网军的密报

八百零八 天网军的密报(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就会拿出一部分出去消费,市场上流通的钱变多了,物价相对应的上涨一部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事实上大明建立三年以来,苏咏霖的确观测到了一些国内比较重要的中心城市的物价开始缓慢上涨。

但是这背后隐藏着的原因是苏咏霖恢复生产、降低赋税的政策推行下去之后,百姓手里有钱了。

大明收取的赋税远远没有金国那么恐怖,又通过国家粮食收购储备制度直接向农户购买粮食,让百姓手里的铜钱变多,由此能用来消费的铜钱变多,市场上流通的钱变多,这才带来了物价的缓慢上涨。

这是属于平衡状态之下的经济繁荣,并不奇怪。

这件事情跟黄河工程有关。

洪武三年三月初,泰安州复兴会支部主任胡玮通过复兴会的渠道向复兴会中央送来了一份内部文件,挺有意思。

这份文件当中提及去年十二月开始,泰安州几个县的物价近来上涨的比较快,很多生活物资的物价都涨的比较厉害。

本来年关将至,老百姓手里有点余钱的话都会拿出来买点年货,物价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这不奇怪,也不值得担忧。

而且因为黄河整修工程的存在,大明朝廷财政部向各地方采购整修黄河需要的物资也是采取一个就近原则以节省运输费用。

所以年初这份报告送来的时候,苏咏霖没当回事。

比如新修的黄河河道途径大名府、东平府、济南府、淄州、棣州、滨州六地,所以当地拥有的建材就尽可能向当地采购。

当地采购不到的建材再由中央调拨或者就近选择其他地方调拨,反正能近一点就近一点,降低交通成本。

这是林景春精打细算之后的结果。

正是因为就近原则,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有大笔现金流涌入当地市场,当地从一般商户到农家百姓都会得到收益。

建材向商户购买,粮食向百姓购买,住宿问题也要在当地解决,能在当地解决就在当地解决,当地人还要出劳力,还能得到一笔工钱,所以口袋里的钱很快就多了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