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皇刘备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

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赵慈默默把降书给收了起来,他不敢给众将士看,这一看,军心必乱,这仗还怎么打?说实在的,赵慈也在纠结着。他想降,却又不想死。可是不降,被刘备攻破宛城那是迟早的事,到时也要死,还要拖累家小。一想到家中父母幼儿,赵慈就心如刀搅。不过到了此时,也由不得他了。只能先打打再说了,万一老天开眼,把刘备给打跑了呢?赵慈心生侥幸的想着。

刘备大军在城下邀战数日,赵慈只是闭门不出。心道刘备劳师远来,先消消他的锐气再说。赵慈也是读过兵书的人,做起事来,有板有眼得很。加固城防不说,晚间还安排数轮士兵巡守,重点就在城门处。他知道汉军在南阳有群众基础,城门一定要看死了,别到时候被城中大户来个献城而降,自己就悲催了。

刘备军中混了好几年,见赵慈如此,哪里还不清楚他的打算。见状冷笑一声,便对张飞道:“益德,前番荆州大战,你远去幽燕,未能赶得上。今次赵慈为乱,你便领军,去称称他的斤两罢。”

张飞领命,便率了大军,准备器械物具,打算攻城。

感谢书友天意狂为、家有大骆驼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天子不追究,其他人也不敢在家待着啊,于是陈逸、许攸等人,纷纷逃窜各地不提。

王芬之前也邀请了曹操合谋。不过曹操是何等人物,一看就知道王芬虚有其名,道德文章皆可,但偏偏却做不得这等大事。于是回书婉转的拒绝了,话是这么说的:“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托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必克,不亦危乎?”

讲事实,摆道理,人家七国之乱都平了,人家吴王、楚王都跳不起来,何况你们?还是别折腾了,否则小心自己安危……可惜没人听得进去,一个个都沉浸在留名青史的美梦中不可自拨。说到底还是名利心太重了。

还有一个像曹操一样清醒的人,叫华歆,和管宁齐名的名士。他审时度势,觉得王芬等人决然不能成其事,于是也婉拒了王芬。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王芬虽然没能成事,但他生前的举动,却在清流名士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王芬是对的,天子无德,搅得天下不得安宁。却偏偏又是壮年天子。群臣对他无可奈何。这种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头。于是许多人心中暗暗为王芬可惜。也有人觉得是大汉气数已尽,否则如何天都不佑王芬等?

更有些人,野心勃勃的打算有样学样,暗中对比搜寻天下宗室中有清名贤德者,打算一有机会,便再行废立之事……

刘备在南阳,见赵慈纵兵为祸,村寨一片残破,不由怒极。于是射箭书入城劝降。并表示只诛首恶,不牵连亲族。

刘备的意思很明显了,自觉点出来请降,自己家小还有希望,不然等我把城攻下来,谋大逆的罪名,你们自己好好想想。

赵慈接到劝降书不由呆了,大汉不是只要请降,便不再追究么?黄巾军、黑山军请降的那么多,也没见把首领都砍了,反而一个个都封官许职。怎么到了刘备这,还要诛首恶?他怎么可以这样威胁我?

要是刘备知道赵慈这种想法,便会立马冷笑出来。就是因为朝廷对你们这些贼子太宽容,所以你们一欲求不满,就起兵叛乱,然后大军来攻,又立马请降。于是降了叛、叛了降。只知道来要挟朝廷,一点节操都没有。朝廷怎样对你们我不管。但我刘备可不惯着你们。我的规矩就是这样,不降,夷你三族。降,只杀你一个,留你家小。用我刘备的名声作保证,说到做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