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司礼监 > 第八百六十三章 矿监出山

第八百六十三章 矿监出山(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如山东巡盐御史毕大人所构思的这自生铳,明明可造可行,威力也强,朝廷怎么就不采纳的。

一是没钱,二是没利润。

朝廷没钱,生产商没利润,谁个愿意弄?

也正如魏公公所想,原本历史中,毕懋康一生都在不断研发各种新式火器,从万历年间一直到崇祯年间,四十年不曾间断。而自生铳也经实物锻造确保成功,然而终究还是没有推广,根子就在于钱上。

一杆燧发枪的成本七八两银,公公是可以接受的。

洪老儿马上道:“公公有所不知,小人所说乃实工实料,且这铳后端工艺略微有些复杂,却耗些工时。”

王老儿跟着附和。

公公微嗯一声,他能听出二人所言“实工实料”的含义。当下明军为何不喜火铳,原因就在于无论是兵部还是兵杖局,亦或南镇这边生产的火铳,大多偷工减料,以致炸膛现象普遍,且发射威力和射程都不足。

这种铳的成本也就是二三两左右。但要实打实的锻造,仅铳管这一道手续就要历经多次锻造,确保密封性,如此一来,再加上其它器械程序,一杆燧发枪的成本确是要翻上好几番的。

就算不是燧发枪,火绳枪的成本也会提高。现下朝廷国库吃紧,边镇军费紧缩,自是无力采购质量上等的火铳。

当初他送了田尔耕五千两,从田尔耕那里得来408杆火铳,算下来一杆划到了十两开外。

而一杆燧发枪的威力等同三杆甚至四杆火绳枪,所以哪怕成本听着还是很高,公公仍是没有任何犹豫就决定立即上马制造燧发枪。

而“生产商”那边,也乐意生产不合格的产品,因为与合格产品比较,不合格的产品才能确保他们的利润。

从前在兵杖局陆太监就和公公说过这方面的事,一杆火铳对边镇的报价约为二三两左右,可实际一两成本都用不到,并且耗时短。但要实打实的打造话,那耗时就得翻几番,用料也得足,算下来利润反而降低。

公公知道大明的军工生产体系是出了大问题的,仅武清侯承包宣大边镇棉衣军服这件事来看,就足见军工的腐败程度。

而这一点,便是万历这个皇帝也无力改变,究其原因就是根深蒂固,涉及的利益者太多。

再往后发展下去,基本就是烂到家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