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带刺的玫瑰 > 人生是一场长跑,目标是开心和快乐

人生是一场长跑,目标是开心和快乐(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终于发现家庭是他事业追求上的一大障碍,于是他开始在内心盼望着自己能早点结婚,期望自己结婚后能摆脱家庭的束缚。为什么是靠结婚来摆脱家庭的束缚呢?因为这是他摆脱父母管束的唯一正当理由。他是个性情温顺的人,他不能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和父母起巨烈冲突,他也不可能通过去外地工作的方式离开家,因为父母不允许。后来他曾在杂志上读过一篇关于一个文学青年的报道。这个文学青年为反抗父亲给他包办的婚姻而离家出走,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饱偿了人世间的各种艰辛和苦难,最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找到稳定的工作,并走上了写作之路。看完报道之后,他曾经设想如果他遇到这个青年的情况会怎么办?他会不会离家出走?想来想去,他认为他不会走。首先从小养成的依赖父母的生活习惯,使他不知道离开家该怎么生活。再有就是他的父母都不是极端人物,虽然他们希望子女顺从他们的意愿,但子女实在接受不了时,他们也不会用过激的方式强迫。其实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离家出走呢?离开家后生活多艰难啊!一定是留在家里的痛苦已经远远超过了流浪的痛苦,家里已冷酷的找不到一点温情,人才会狠下心离家出走的!比较起来他们家还是有温情,尽管这温情里常夹带着父母的意愿而有些变味,但终究还在他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所以他没有选择用离家出走这种极端方式离开父母,而是计划用结婚这种比较合情合理的方式离开父母。然而,由于他在潜意识里考虑的是他找的妻子能不能被他父母所接纳,结果他找的妻子无论是价值理念还是行为方式,都和他父母有某种类似。婚后,他并没有按他设想的那样获得更多自由,相反失去了更多自由。

结婚前,他已经结束了四处漂荡的打工生活,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在一家水泥厂当了一名工人,这是一份不需要多少技术,只需要吃苦耐劳就能胜任的工作。这正符合他的特点,所以这份工作是他打工以来做的最出色的。凭这份工作的收入,他支撑他的家庭开支绰绰有余。他那时在心里感觉很庆幸,能在他结婚时找到这样一份工作,让他可以比较轻松地承担家庭责任,不必再四处漂泊,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写作了。可是婚后他才知道他妻子并不赞成他搞写作,原来他父母还不便公开阻止他搞写作,而他妻子却公开阻止他写东西,在家里他甚至连书都不能看了。他原来坚持多年的业余时间搞创作的习惯,竟硬生生被终止了。

可是经过多年的积累,他的写作水平和思想认识都日渐成熟,到了该出成果的时侯。成熟的故事和构想在他脑中涌现,可回到家他却不能把他们写下来,迫不得已,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写作。

水泥生产使用的都是那种比较高大笨重的设备,制作精度不高,运转起来会产生震耳欲聋的噪声和厚重的灰尘,生产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但是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设备启动后即可自动运行,不需要工人再继续操作。工人可以坐在控制室里,隔一阵儿出来查看一下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就行了。坐在控制室的时间,为他写作提供了可能。他把稿纸撕成巴掌大小装在工作服里,呆在控制室的时候,他就掏出来写上一段。然后他再出来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认一切正常,他便返回控制室继续写。那时他的写作功力还很浅,一天也写不出多少字,有时因某个情节不会描写,一天都写不出一个字,有时因设备运行不正常,连续几天都不能写作。但是他没有放弃,这样写写停停,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中篇。

不过,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作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倒不发愁写不出来,只是写出来的文章水平怎么总和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差的一大截呢?当时真想找个同道一起奋斗,最起码可以相互鼓励。可是他所能接触到的却尽是些连他这个高中差等生都不如的人。他的工友们都是些初中毕业或连初中都没毕业的人,他的师傅们都是些小学毕业或没有学历的人,偶尔遇到一半个有学历的人,也因多年不学习,学过的知识大都忘光了。在那些年他连高考落榜生都没有遇到几个,后来他才知道,他当年做的那些工作连高考落榜生都不愿做。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人像他一样想当作家,似乎也不奇怪。

他虽处在这样的环境,却并不隐瞒自己的志向,他的工友们都知道他是想当作家的人,他也把他写的东西给他们看。可即便是这些学历比他低的多的工友,对他写的东西也看不上,客气点儿的说他是白费劲,不客气的则直截了当说:“你这东西根本发表不了!”他在沮丧之余也只能暗自安慰自己:“和这些人根本不能谈文学!”

可不能和他们谈,总该找些能谈的吧。他刚走出校门的那几年,文学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吃香的,各级刊物办的也比较活跃,可是他除了通过邮局向编辑部投投稿外,却从不敢亲自去编辑部登门拜访,请编辑老师给指点写作,因为他太木讷和不善应酬了。他曾有过一次名师指点的经历,指点他的老师是位已经成功的作家,当老师点评完他的作品回过头去时,他看到老师在强忍着偷笑,不知道老师是在笑他的作品太幼稚还是笑他的表情太呆滞?

不过,这些来至外部的打击,时间一长也就淡忘了。最让他感到郁闷的是,他的父母反对他搞写作。他们虽然没有公开阻止他写作,但从他们的态度中他知道他们是不赞成的。他当时就想不明白他搞写作有什么不好呢?首先这是积极上进吧?比那些下了班就知道吃喝玩乐的年轻人强吧?也比那些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安稳吧?至少不会遇到什么风险或是惹下什么祸事吧?可他父母就是固执地不喜欢他搞写作。这样困惑了他数年之后,有一天他忽然似乎破解了其中的原因。他隐隐约约感到他父母不喜欢他写作,是担心他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就会离他们远去。当时他还说不清其中的原因,只是凭直觉感到是这样。后来随着他对人生体验的加深,生活告诉他真的是这样!

第一个中篇的写作成动,极大地增加了他的写作信心和热情,随后他又完成了几个短篇,感觉一篇比一篇好。就在他在写作上即将有收获的时候,他所在的水泥厂却破产了,他成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面临着重新择业的问题。

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亲情是没有界限的,父母会包办许多本该由子女抉择和承担的事情,也会把自己的一些意愿强加给子女,在父母的人生规划中会把子女的人生也计划在内。虽然他学习不好,没有给父母带来荣耀。但他性情温顺,最适宜实践中国人的这种亲情规则,父母把他们的意愿施加在他身上,不会遇到强烈的抵触。虽然他们家的孩子不止他一个,但父母已经计划好晚年是要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他们怎么能让他远走高飞呢?

而事实上,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他,当时也没有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能力。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父母不希望他离开他们,而他实际上也离不开。他四处打零工的那几年,也正是内地人南下广东淘金的高潮期,他虽没有亲眼见过,但也听说了不少内地人在广东挣大钱的故事。他羡慕之余心中却始终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这些内地人是通过什么关系去的广东?许多年以后他才明白,这些人哪有什么关系啊,全是凭自己出去硬闯荡出来的!可是从小习惯了由父母安排生活的他,却根本不能想象没有人安排或引领的生活该怎么过。

他的这种心理状况,严重影响了他的发展。他在劳动服务公司当车工的那两年,曾得到一个去北京参加文学笔会的机会。由于父母不便公开阻止他的追求,于是他得以如期参加了笔会。在那里他见到了一批和他同龄的文学青年,虽然当时他还拿不出成功的作品,大家还是把他当作同志一样认可,他也有找到组织的感觉。在短短几天的聚会中,甚至有姑娘主动向他示好,而且他们几乎不用熟悉的过程,就可以很自然的交流。这在他窘迫的现实生活中,可是从来没有的情况,然而他却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对方。当时他给他的解释是,那姑娘的形象还不符合他心目中理想的标准。可是后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气质和素养与他相当的姑娘,他还是莫明其妙地错过了!然而他在一些气质和素养与他有很大差距的女孩子身上,反倒下了不少功夫,但结果从一开始他就知道“成不了”。直到多年以后,他看到他的妻子在素养和观念上每每能与他的父母达成默契时,他恍然大悟。当年表面上看,他是在煞费苦心地给自己找对象,实际在潜意识里他是在给他父母找儿媳妇。因为在潜意识里,他清楚他是离不开他的父母的,所以他娶的老婆必须他们能接纳。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实际在潜意识里他一直在受着他父母的暗示和影响,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在他们安排下生活。想明白这些以后,他曾仰天长叹:“人啊人,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这种对父母强烈的依赖心理,对他的生活,犹其是对他的文学追求造成很大限制。在那些年,他曾经参加过一个文学社,但他不敢让他的父母知道。因为他父母不赞成他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在他们的眼里那些活动组织者,都是居心叵测的骗子。所以他只能在方便的时候去参加一下文学社的例会,文学社举办的外出活动他从未参加。因为长时间不回家,他是要向父母说明原因的,而且外出活动也是要花钱的,这两点父母都是不会同意的。他那时每月挣的工资都是要交给父母的,再由父母给他几元零花钱。父母是不赞成他花钱去搞文学的,甚至都不赞成他花钱买书,他们认为那还不如买点好吃的吃了划算。所以他是不敢因为参加文学社活动或买书问父母要钱的,看到想买的书,他得等把零花钱攒够书价才能去买。他之所以能去北京参加一次笔会,他想一是他父母不愿落下他们不让他搞写作的话把,二是他当时已经工作好长时间了,除了每月的几元零花钱再没提过任何花钱要求,弟妹们都能花钱,怎么可以不让他花?让他去一次也就算他们支持过他了,对他也公平了,他再有什么要求也就好拒绝他了。等他从北京回来后,他再提什么学习要求,他父母就以他北京之行一无所获而拒绝了他,而他从北京笔会带回来的文友通讯录,莫明其妙地就找不见了。后来,他曾对他去北京参加笔会和参加文学社的行为做过反思,以他当时的写作水平在这些活动中想取得成绩还做不到,但是他通过这些活动拓展人脉,结识志同道合们朋友还是做得到的。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无论是对他提高写作水平还是开拓写作事业,都是有帮助的,甚至就是对他当时艰难的打工生活也是有帮助的。可是由于他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都受到制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些社会活动中,也就没能成为一个广交五湖四海朋友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