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年不鸣霸业路 > 第五十五章 主谋就擒

第五十五章 主谋就擒(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沉默半响之后,钟无悔说:“天已快亮,请公子速速决断,你知道,在我手中跑是跑不掉的。”

“我选第一条路。”先桂说。

他身后随即响起一片阻拦之声。

先桂说:“我们先家一心在疆场报国,世代清廉,哪里拿得出百万银两。此外,如果因我个人不慎,累及晋国众多王臣,哪怕万死也难赎我戴罪之身。我早跟你们说过,此子不除,日后必为我晋国大敌,现在知道了吧。”

“多谢公子看重!”黑暗中传来钟无悔洋洋得意的声音。

一支火把亮起,在火把的照耀下,先桂走了出来。

他对着黑暗中说:“这么快就找到我们,我不如你,说说吧,你想怎么处置我们。”

钟无悔说:“我对公子佩服有加,因此有三条路供你选择。”

“说!”

“第一条路,也是最正大光明的一条路,我敬重公子先父先祖是晋国战神,我想请公子到我钟府统领我的护院,你的人我全部放走,权当没事一般。

春秋时期,诸侯对人才非常宽容宽容,允许其“合者留,不合则去”。作为人才代表性的“士”,就好像自由的鸟那样,可以“择木而栖”,他们并不会因为去他国效力,从而背上叛国卖国的骂名。

比如商鞅在魏没有得到重用,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于是西入秦,求见秦孝公,终于委以重任。

又如邹衍本是齐国人,在稷下学宫位于上大夫之列,他不满齐愍王的暴政,而到了燕,成为燕昭王之师。在齐襄王时,邹衍又回到稷下学宫,并在齐王建时作为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而从未受到非议。又如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如此等等。

钟无悔听得所有人称先桂为公子,便知他仍为自由之身,没在军中任职,因此逼请他来钟府。他也暗自有些奇怪,晋国为什么不启用这么优异的将才,白白便宜了自己。

第二条路,拿一百万两银子将公子赎回去。

第三条路最不好走,我把你交给楚王。因为是你们先挑起战争,我们只有应对。我们也会跟你们一样,源源不断派出刺客,到晋国王城刺杀晋国大臣和国君,杀得一个算一个,要杀得他们人人提心吊胆,时时心惊肉跳,你也见识过我的能耐,知道我不是空口说白话。”

“无耻,这次刺杀是我个人所为,与晋国无关。”先桂愤怒地说。

“我去晋国刺杀晋国国君,也是我个人所为,你是不是要赞扬我呢?”

在钟无悔的伶牙俐齿前,先桂确实不是对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