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之养儿不易 > 第六十七 事成

第六十七 事成(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晚上,江又梅又带着周氏到夜市买了一些东西,有自家用的,也有送人的,还专门花了二两八钱银子给江老爷子买了个玉嘴黄铜烟斗。

回去坐的是早班船,所以回到西河村正是晌午,上岸后叫了一辆牛车经碧水桥去西河村。过了碧水桥,江又梅下来,让宋望才周氏拿着东西先跟她回趟家,江大富父子两领着几个人坐牛车回江家老宅。

回到家,江又梅把给老宅的东西整理出来,领着宋望才夫妇来到江家。她拿着东西直接来到上房,一大家子除了王氏和江又山不在剩下的都聚集在这里了,王氏此时正在铺子里替江又书回家吃饭,江又山疲倦了回屋休息。

江又梅先把东西分给了他们,因为她看到小卫氏的眼睛已经赤/裸裸地盯着她的背篓里了。这次她还是给了上房八尺在夜市买的黛青色绸布,一包点心,一根梅花银簪。这根银簪一拿出来就晃花了所有人的眼,卫氏有一根银簪还是她嫁过来江家给的聘礼,比这根可是要简单得多也小得多。

卫氏拿着银簪的手都有些抖了,“梅子,你买这个要花多少钱呀?奶都老了,戴这个多浪费呀。”

接着又说起了一些工场的事情。李夫人出身商家,对经商这一行当然清楚了,说得都是些内行话。

这时,崔青正也来了,他们几个人又一起商讨着工场后面的一些运作。李夫人也给了些建议。江又梅也把前世的一些能适用在这个朝代的公司运作流程及营销策略讲了一些,更是让李夫人对她刮目相看。心道这个年青妇人可真是个难得一见的妙人儿,心眼子至少有一万个,这套说辞不仅能用在经商上,也可以用在内宅管理上,甚至有些用在官场上都行得通。可惜了,出身太低,而且命运多舛。

在感叹江又梅的同时,眼角撇到女儿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的神情,此时李华云远没有刚才谈到漂亮衣裳、手饰时的兴奋劲儿。李夫人心里摇着头,还得给她多培养几个忠心的内宅老手和经商老手才行。也得找机会让云儿跟江又梅多多相处,所谓近朱者赤,得让云儿多多跟她学学,长长心眼儿。

下晌,万掌柜也从官府拿回了盖着大红印的契约,三个股东成立的股份工场也算通过了官府认可,有了法律保护。

契约办下来,江又梅就想回乡了,这几天她想小包子想得不得了。而且,有些事情她也懒得参与,让崔青正做就是了。她打定主意,这个工场她只管前期提出一些运作理念,以后就只管设计和分钱了。她可不会再像前世那样傻傻地拼命干活,她今生一定要享受生活,远离操劳。而且三叔江大车坐在关键的位置上,她也不怕被骗了去。

“奶,这不是我买的,是我给游击将军府的小姐做了套衣裳,她喜欢送我的。”江又梅说。

就跟崔青正说了她会定期把设计好的样品送来,其它就不多管了。

走的时候,她从袋子里拿出一摞纸交给崔青正,说这些是她的一些建议,或许对他有所帮助。

李夫人又大包小包的送了好些东些,连太夫人都派人送来了两个锦盒,来人还说了老夫人的原话,“知道你能干,以后用心给正儿做事,你的情我记在心里了。”

回去的路上,江又梅就和江大富说事情办得差不多了,明日就可回乡。

回到客栈整理东西,又是二匹布,四包点心,四包糖,两刀上好宣纸,竟然还有两根泰和楼的梅花银簪。老夫人送的是一串琉璃珠子,一付一滴翠的金耳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