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七年之痒 > 第3章 婚姻是什么

第3章 婚姻是什么(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人,之所以有苦恼,是因为内心的欲望,说得冠冕堂皇一点是来自梦想。如果一个人衣食无着,他会渴望温饱,等他有了温饱,他会渴望安定,等他安定了,他会渴望奢华。晓荷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最初她渴望走出闭塞的农村,做一个体面的城里人,参加工作后她觉得自己第一个愿望实现了,她开始渴望爱情,现在她的爱情也实现了,她开始渴望一个温暖的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房子就是没有自己的家,那个梦想中的家园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时刻吸引着晓荷这根铁钉,她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随着房价的飞涨,他们买房的梦想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遥不可及。

晓荷和魏海东都是工薪阶层,每个月的固定工资要吃饭、穿衣、交房租、交水电费,还要接济各自的家庭,几乎每个月都是捉襟见肘,而房价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一个劲攀升。

更为残酷的是在结婚一年后,他们在一次激情中不小心怀上了爱的结晶,他们都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小家伙束手无策,魏海东的意见是不要这个孩子,生活的残酷已经让他们猝不及防,如果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不如先不要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而晓荷虽然对房子的渴望到了痴迷的地步,但对于出现在腹中的小生命,她的母爱突然开始觉醒,她第一次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而爱情之于生活是那样的苍白,她抚摸着自己渐渐隆起的腹部一次一次在梦中哭醒。

孩子的到来是托了爷爷的福。魏海东的爸爸一听说他们要把孩子做掉,扔下手中的农活就坐车来到济南,这个耿直的老汉见到魏海东和陈晓荷一顿猛批,“你们长大了,有本事了是不是?婚都结了,有了孩子还不要?不知怎么想的,我今天把话撂在这里,你们谁敢动我大孙子一根头发,我跟你们没完!”

这样看来,晓荷和魏海东显然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典范,直到现在都还是十里八乡的荣耀,但荣耀归荣耀,他们毕业后面对的却是更为艰难的局面,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了十几年,但对于一些偏远山村来说,影响却是有限的,家乡的经济发展一直十分缓慢,尽管全家人齐心协力奋斗,无奈条件限制,等到他们毕业的时候家里几乎已经是家徒四壁了。

更令晓荷和魏海东始料不及的是他们经过了十年寒窗的煎熬,就像鲤鱼跃龙门一样跳出了农村,却遭遇了更大的尴尬:毕业分配制度被取消了,他们要手里拿着自己的档案找工作;粮油补助被取消了,他们要用自己的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福利分房被取消了,他们要为有一个属于自己挡风遮雨的房子奋斗几十年。

晓荷和魏海东是在一场老乡会上相识的,年轻的心很快因为相同的成长背景而惺惺相惜,他们互相鼓励,像一对怕冷的小动物一样靠着取暖,相爱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毕业后他们一起留在了省城。

但他们的恋情同时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魏海东的父母认为好不容易供儿子读完大学,儿子彻底跳出农门,怎么也要找个城市的媳妇才算在城市扎了根,而晓荷的家和魏海东的家虽然不在一个镇,但是互相打听也能打听到,他们认为晓荷还有弟弟妹妹在上学,以后的负担肯定很重,于是当面和魏海东提出反对。

晓荷家反对的理由更加明确,晓荷的母亲虽然是农村人,但看事情是很有见地的,她对晓荷和魏海东的婚事很不看好,她对晓荷语重心长地说:“晓荷,我们供你上大学可是很不容易的,虽然不图你回报,但是我们希望你过得好,女孩子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归宿,现在趁着年轻,你就是不找个有权有势的,起码也要找个有房子的,农村的女孩子相亲还要先看看房子呢,你已经穷了二十多年了,还想继续穷下去吗?你们两个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让我怎么放心呢?”

父亲的话对于魏海东而言就是圣旨,不论什么时候都得绝对服从,而晓荷刚开始诉说生活的艰辛,实在不适合要孩子,公公的话就挡了过来,“我们年轻的时候,比你们现在苦了不止十倍,不还是把海东他们一个个养大了?你们要嫌孩子累赘,等生下来送回老家,我和你妈用米糊糊也能养大。”

孩子最终生了下来,晓荷当然舍不得送回老家吃米糊糊,而当成为母亲以后她才知道:孩子可以让一个女人有脱胎换骨的改变。她变得没有自己,没有原则,甚至连世界观都改变了,她觉得自己对孩子有着莫大的责任,她要全权对他负责,她把自己的梦想也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她现在最信奉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魏海东对她的观点嗤之以鼻,他说:“我从小也没有什么学前教育,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照样比那些城市的孩子强很多。”

魏海东对晓荷对待孩子的态度十分不满——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要知道孩子都是被宠坏的。而晓荷坚持的是关爱教育,让孩子从小感觉到爱,培养良好的EQ,所以她对魏海东十分不满。两个相爱的人也由此渐渐开始了吵架生涯,这不能不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除此之外,其他的矛盾也渐渐凸现出来,添一个孩子就是添了一台花钱的机器,偏偏两边的老人都脱不开身,没人能帮晓荷带孩子,找保姆又不放心,晓荷觉得反正她的单位又不是铁饭碗,一咬牙辞了职,专心在家带了三年孩子。

恋爱很容易使人的智商下降为零,晓荷当时已经陷入了情海,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话,她信誓旦旦地对母亲说:“妈,你就放心吧,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我和海东以后都是有工作的人,房子只是早晚的事情,我相信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美满的家庭,你放心,用不了几年我们就会有自己的房子的,到时把你接过去好好享几年清福。”

千古以来,爱情都是愈挫愈勇的,他们的恋情因为家人的反对而更加坚定,“儿大不由娘”,双方家长看他们坚决的样子只好不再反对,于是晓荷在租来的房子里做了魏海东幸福的新娘。

虽然没有钱,没有房子,但那时候的生活是幸福的,爱情是最好的调色板,他们因为年轻而豪情万丈,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们相信只要努力,面包会有的,房子会有的,所以贫困并不能阻碍他们幸福地生活,他们在租来的房子里过得有滋有味。

但是生活是现实的,随着婚龄的慢慢成长,他们的激情呈直线下降趋势,生活很快向他们揭开了温情的面纱。对于两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来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一针一线都要自己置办,而晓荷和魏海东毕业的前几年,所有的工资除了自己吃饭,剩下全部交给父母用于改变家里的状况了,所以结婚后他们的生活基本是从头开始。

晓荷从小是吃苦长大的,对于这样的生活还比较适应,她最适应不了的是在这个城市每年都要搬几次家,像候鸟一样到处迁徙,她感觉自己的柔情蜜意和对生活的憧憬,一点一点在搬家的过程中消磨殆尽,每搬一次家她都像经期综合征一样烦躁不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