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带刺的玫瑰 > 人生是一场长跑,目标是开心和快乐

人生是一场长跑,目标是开心和快乐(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推荐小说:

一星期五篇稿子,那就是一个工作日一篇稿子。自从工作以来一直当工人的他,都不敢问问该去哪里采访,只能自己跑到街上去找目标。一星期下来,居然如数把稿子交齐了。就这样,当了二十多年工人的他,忽然做起了记者,而且越做越顺手,很快他写的报道就上了头版头条。连他自己都在内心赞叹自己,真有做文化工作的天分啊!就在他以为自己终于走出人生的困境,实现了人生理想的时候,报社却关闭了。原来这个报社是与某大报社合作开办的,使用的是大报的刊号。大报社更换领导后,决定不再搞这种合作,他所在的报社没有了刊号,只好关闭了。

他又恢复了四处打零工的状态,但他没有灰心,他从当记者的经历中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他把当记者时收集到的一个古村景区的民间口头传说,进行加工整理和创作,使这个民间口头传说成了一个完整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他应聘到了那个古村景区做了文案。

到了古村景区后,他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每天所从事的文字工作是他能胜任的,更是他喜欢的,他可以在工作中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的淋漓尽致。很快他就成为了景区公众号的编辑,虽然说他只有高中学历,对电脑操作一知半解,但凭着他对工作的热爱和钻研,很快就学会了对公众号的编辑。长期的写作经历为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他编辑的公众号新颖别致很受欢迎。渐渐的,他引起了当地文学圈的关注,开始参加各种文学活动。

他发现他竟成了在这个社会过的比较自在的人。由于他一直坚持过最简单的生活,虽然他收入不高,却并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而他却又确实可以算是成功的人,有着可以骄人的作品。他的生活是那样的有滋有味充满生机,不像那些毫无目标的饮食男女,整天泡在麻将馆里,耗到午夜也不肯回家。他不仅自己没有被利欲诱惑,由于他的影响,他的家人也很少被利欲诱惑,他的日子过的平静而充实。

回顾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他发现人生真的是一场长跑,但目标既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能够开心快乐地生活。实现了目标你不一定就多么富有,但你一定能独立生活、懂得满足;实现了目标你不一定就无忧无虑,但你一定能看淡烦恼、放下忧愁;实现了目标你不一定就没有伤害和灾祸,但你一定能一次次地战胜伤痛,重新站起继续向前!

对这种情况,应该说他还是早有预见的。当他还在水泥厂干的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就想再学一门技术。这倒不是他那时已经预见到水泥厂要破产,而是水泥厂的强体力劳动和恶劣环境,实在不适合人们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于是他就想学门技术,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能转到其他工作上去。他选择的是学习电脑操作,那时电脑在人们生活中还不普及,电脑操作还是一门比较稀缺的技术。可是他和他妻子一商量,就被否决了。那时他还在新婚期,妻子有什么愿望他尽量满足,妻子不同意的事他就不做,可这无形就又给自己的发展套上了枷锁。前面说过,他妻子和他父母的价值理念是比较相似的,任何不能立即产生回报的投入,他们都是不能接受的。他后来也反思过,如果他刚离开学校的头几年,父母不是急着让他挣钱,而是选择让他学一门适合他的技术,他可能就不用那样四处漂泊的打工了,收入会比那高却没那么辛苦。可那时他刚入社会,还什么都不懂,父母却不能为他做出这样的计划。如今他懂了,却又因妻子的阻拦不能实施,可选择的仍只有打工一途。

于是,下岗后的他立刻又陷入找工作的困境。他先是去保险公司去卖保险,但现实很快就告诉他这不是他能胜任的工作。不久之后,他就改行给人送水送报纸了。最后几经周折,他又进一家企业当了工人。

工作稳定下来之后,他自然而然又想起了写作。不过有了这么多经历的他,学会了如何摆脱父母妻子的限制,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学会了如何拒绝父母妻子强加在他身上的意愿。他开始跳出家庭看社会,却惊讶地发现社会早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现自我的平台,像他这样喜欢写作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在网上,而不用在担心编辑部退稿。可这时他遗憾的发现,他还不会操作电脑不会上网。前面说过他早就有学习电脑操作的想法,所以他不是刚刚知道有网络,也不是买不起电脑,可就因为家庭的阻挠,他一直无缘接触这些。如今他不管家人的想法了,他从书店买来电脑入门书籍学习电脑的基本操作,家里没有电脑就去网吧的电脑上练习,遇上疑难问题就向懂电脑的人求教,这样他终于学会了电脑操作和上网。然后,他在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帐号,把自己的作品一篇一篇地发到网上。几年下来,竟然累积到几十万字!

这时,喜欢他的人看了他的作品会连声说好,敌视他的人看了他的作品则会默默的放下,一句话也不说。而一种更有趣的现象是,一些久不联系的同学忽然发来短信或打来电话向他表示问候,还有同学通过旁人委婉的邀他见面,可所有这些同学和他的谈话,或含意模糊、或模棱两可、或欲言又止,把他搞的莫名其妙。时间久见的多了,他才忽然想通了其中奥妙,原来这些同学找他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想让他把他的作品转让给他们。他真想不到生活中还会有这样的事情,这些人可都是当年的好学生啊!(可能差学生混的不好,所以用不着)他不知道当年嘲笑他的高中班主任,如果得知他引以为傲的好学生,如今沦落到抄袭他这个差学生文章的地步是何感想?在这些想抄袭他作品的人当中,也并非全是人品低劣的卑鄙之徒,他们想抄他的作品又说不出口,说明还是有廉耻心的。可能实在是生存的压力太大了,才不得已出此下策吧?

如果他答应了那些同学的请求,应该可以马上获得一些实际的利益,甚至可能改变他的生活境况。可是他没有那么做,一则他不愿意以这种方式为自己谋取利益;二则那些作品都是他的心血之作,就如同他的儿女一样,他实在不忍心把它们送人。

他还是愿意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去争取成功。这时,他已经是一个对网络文学比较熟悉的人,看到别人在网上写作获得成功,他也决定朝这个方向发展。他选择了在网上创作长篇大书这个比较费时费力的路径,由于受到家庭的制约,他仍然是一边工作一边创作,因而写作进度很慢。这对十分注重更新速度的网络文学来说,是致命的缺陷。但他当时毫无办法,只能咬牙硬挺,最后作品竟然也颇具规模。

可就在他的作品故事进入高潮,内容精彩纷呈的时候,他打工的企业又倒闭了,他再次回到了到处打零工的状态。然而,这时他已经不是刚走出校门的少年郎了,社会也不是当年那样了,打工者中大专学历也比比皆是。在应聘工作的行列中,他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只能去选择那些一般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且还很不稳定。写作只能被迫中断,也看不到可以继续的希望。

他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一天,他从招聘广告上看到一则报社招聘记者的启示。他心里怦然一动,那可是他向往的职业啊!但是,当时他已经年过不惑,更重要的是他只有高中学历,人家会用他吗?他犹豫再三,终因不愿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鼓足勇气前去应聘。报社负责人一看他的年龄,再听他的学历,马上皱起了眉头。等他在报社的电脑上打开登载着自己作品的网页,报社负责人才答应让他试试。对他的工作,报社负责人只留下一句话,每星期写五篇稿子,能干就干不能干就算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