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伍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阀阅汉末 > 第七十七章 陈留蔡邕

第七十七章 陈留蔡邕(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于是,在前两年,因大江决堤,江东百姓受灾严重。在百姓生无着落的情况下,高家伸出了仁义之手。用卖盐所得来的钱财,全部买了粮食,救济在了这些灾民上。又通过前任海盐县长,得到了海盐大量的荒地,并以廉价的地租租给了这些灾民,让他们有了一个安定的居所。

去年,庐江郡黄壤等贼匪叛乱,造成许多人流离失所,因慕名高家的仁义,特意来投奔。高家也是来者不拒,都一一的把这些灾民给安置好。

前一个月,乌程县严贼在家乡为非作歹,被高云轩与他的兄长两人,也就是前任吴郡兵曹从事,以一千兵力,灭了几千严家贼匪后,把从严家得到的粮食,全部分给了乌程百姓。而严家的土地,也被高珣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乌程县民。

也正是高家的仁义,在吴郡,在扬州的百姓与游侠,只要有困难求助到高家,高家定会慷慨解囊。这也为高家赢得了豪爽仁义之名。故扬州游侠以能结交高云轩为荣。“刑松来到吴郡好一年多时间,对这高珣等人甚是了解。对高珣能因仁义给他治下百姓解除困难。刑松很是感激。

“好一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高云轩如此行径,如果能进入官场,主政一方,定为一代良吏。想不到在这扬州,也有如此出类拔萃之人物。老夫甚是大开眼界。“蔡邕听了刑松的叙说后,很是感慨与赞许。没有想到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却知晓古时候圣人之言行。

因得罪宦官,被流放到朔方一段时间,后又被诬告,因害怕无法被赦免,于是客居在泰山亲家士族羊氏那。蔡邕见中原时局越来越不稳定,于是上个月,带着家家来吴郡避难。

蔡邕的身后是一个年在十三、四左右的女孩。女孩生的粉雕玉琢,肌肤白皙滑嫩,吹弹即破。又穿着梅花纹袍。她就是蔡邕的小女蔡琰。

在蔡邕旁边,也就主位上的是吴郡太守刑松,刑道陵。与蔡邕是同乡。同时,也是好友。这也是才吴郡的主要原因之一。

刑松旁边的几桌是吴郡顾启,陆重,张承,朱煊四大家族的家主。另一边则是俞平,周宾等太守府的一众掾吏。

“道陵贤弟,此子是哪家士族子弟?在百姓中有如此名望。”蔡邕被高珣所造成的骚动所吸引,看到平民对高珣一群人发自内心的尊敬,以为是吴郡哪个有名望的名士,于是好奇指着高珣问刑松道。

邢松也是看到了高珣的到来,于是道:“伯喈兄这次猜错了,此子是海盐县高珣高云轩。却不是什么士族子弟,而是商贾。”

“商贾?百姓为什么对商贾之人如此恭敬?”蔡邕顿时对高珣充满好奇。商人乃低贱之人,连平民的地位都不如,凭一介商人子弟想要得到平民百姓的尊重,有很大的难度。

邢松看着高珣,笑着对蔡邕道:“高家在吴郡崛起的时间不长,也就两年多的时间。然而,就是这两年多时间,在此子的率领下,高家已经是响遍整个扬州。而此子也是以仁义豪爽著称于扬州,甚至连徐州,豫州那边,都有听闻过着高云轩的名号。“

“哦,这其中定有什么曲折,快说与我听听。”蔡邕顿时来了兴趣。没有想到在扬州还有一个以少年之躯,就能把仁义遍布整个州郡,甚至连临州郡也有耳闻的人物。

“高家在高云轩的率领下,以精盐崛起于海盐县。使得他高家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可是高家并没有因为财富的增长,而为富不仁。用高云轩的话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